蓝牙和主动降噪技术在耳机圈子里一直都没有太好的口碑,用户们吐槽的点无非是在音质上。不过在今年CES期间,AKG发布了旗舰产品N90Q;森海塞尔发布了Momentum蓝牙版。前者搭载主动降噪技术,后者是蓝牙+降噪,难道耳机两大巨头要反其道行之? 外观和音质两条路纷纷陷入瓶颈 音频是很保守的行业,耳机发展这么多年,发声原理和诞生之初没有太大差别。无论是HiFi耳机消费级产品,各大厂商在音质提升这条路上有些黔驴技穷,圈铁、多单元动铁、多单元动圈、平板耳机、线材……实际上这些技术存在多年,工程师们似乎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主动降噪和蓝牙谁是耳机行业下个拐点? 然而用户需求和新品更迭速度是等不了的,后来大部分品牌开始走外观路线,Beats是那个时代的赢家,音质混但亮骚,消费者突然发现音质差不多就行了,谁也不想戴着丑耳机出街。甚至连AKG、森海塞尔也加入了外观改款的队伍。这种设计风格上的突破让那些传统巨头,以工程师出身的高层们非常不舒服。他们开始发觉用户竟然不是100%去关注声音了。 近两年外观这条路也被走的差不多了,如果仔细去对比,如今的消费级耳机和前几年的音质差不多。厂商就像大众汽车的套娃一样不断换着外观,以保持消费者新鲜感。直到有一天,他们又发现外观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没法覆盖到所有的用户,只做外观改款对品牌价值不利,用户忠诚度开始逐渐下降。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通常就会换条路走。继音质和外观后,厂商开始犹豫要不要主推蓝牙和主动降噪,这两项技术的起点比较低,之前被厂商们打入过冷宫。几年前森海塞尔和AKG都曾经推出过类似产品,MM450X、K480NC……,不是续航太短就是音质差强人意,加之高昂的售价销量自然惨到不行。 第2页:蓝牙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对症下药 病急乱投医还是对症下药? 总结之前的失败经验,主动降噪和蓝牙耳机在那个以音质为先的时代100%是牺牲品,在错误时间错误需求下的错误产品,一方面技术还没有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就好像油价死贵你还老出大排量车。一些经销商直到今天库房里还有那批卖不出去的货。 2015年,如今的消费市场和之前有什么不同?今天的消费者是求新求变,产品也经历了几代演变,音质、外观基本满足不了他们挑剔的需求。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需要颠覆性的改变,需求直指无线和降噪。 全新“木馒头”采用蓝牙无线传输 无线是耳机诞生那天就势必要革新的问题,红外、FM、无线2.4G到今天的蓝牙4.2,厂商希望在这个瓶颈期用无线来打开一片新的市场。蓝牙组织也算争气,apt-x算法和4.2标准的发布让音质更加接近于无损,至少和几年前的蓝牙比是有飞跃的。 目前的蓝牙音频技术仍存在着转换次数过多的问题,音频信号在经过“原始音频信号——蓝牙音频信号——数字音频信号——模拟音频信号”这个过程中的细节损失无法规避,所以蓝牙目前只能停留在“接近”无损的层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蓝牙耳机总感觉码率低的原因。如果拿同一款耳机的蓝牙和有线对比,区别是一耳朵的事儿。 当然,未来耳机厂商会针对时尚消费级,对音质没有那么敏感的产品线推出蓝牙版,来迎合智能手机音频的需求。针对HiFi产品,蓝牙甚至是WiFi短时内不会涉足。如果在2015年你见到大量的蓝牙耳机也不必惊慌,有无线需求就买吧!它比前几年靠谱。 第3页:主动降噪技术是何方神圣? 主动降噪顾名思义是一款偏重功能型的产品,早期运用在军用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了解主动降噪技术是通过BOSE,BOSE在这个领域有着像Intel的地位。要提到主动降噪就先得说被动降噪,被动降噪就是物理隔音,像入耳式耳塞那样塞住耳朵。好处是成本低,但不足在于户外使用危险多,对低频噪音没法过滤,说白了就是该降噪的没降噪,不该降噪的就消了。 主动降噪技术原理 主动降噪技术是通过耳机上方的拾音麦克风来收集环境噪音,将噪声转为数字信号通过内置的处理器算出一个相反的波来抵消。非常适合飞机、火车、地铁上的降噪消除,而且不会过滤到例如汽车喇叭的高频信号。原理不难,效果明显,似乎这是耳机行业的救星。 但实际操作上,主动降噪耳机在计算降噪信号时会无意识的计算出与音乐信号相反的波,造成信号上的丢失。主动降噪技术不仅涉足于传统声学,他还涉及到算法、处理器、内部电路的设计,这些都是老牌厂商所不具备的。最关键的一点,降噪效果的好坏跟大量的实际环境采样有密切关系。 所以说,在没有解决主动降噪技术问题的前提下,AKG推出N90Q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对于高端耳机来说,一旦主动降噪技术使用不当会让音质大打折扣。而森海塞尔在“木馒头”上放NoiseGuard主动式降噪功能,算是比较恰当的方式。 谁是耳机行业下一个拐点? 蓝牙和主动降噪都不能完全驱动耳机行业进入下一个拐点,它们是部门用户需求下的产物,技术实现不够完美。如果非要从中选择一个,我可能会选“蓝牙”,取代有线是大趋势,主动降噪不是刚需,所以相对来说蓝牙前景更好。 |
Archiver|小黑屋|蓝牙研发网 ( 粤ICP备14052215号-1 )
GMT+8, 2024-11-24 02:35 ,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